
位于江西的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眼下,鄱阳湖迎来了越冬候鸟的“先头部队”,跟随“追鸟”团队一起去追寻它们的足迹。
总台记者来到了位于江西九江永修县吴城镇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管理站。随着气温的降低,越冬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记者跟随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到湖区去记录它们的身影。
总台记者 刘昀彤:我身后的这块大屏幕显示的是保护区的智慧管理平台,我们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通过调取30多个远程的高清监控来查看候鸟的主要集中地区域。
最终,我们将目光锁定在了朱市湖,那里现在正栖息着一群豆雁。
总台记者 刘昀彤:这里是鄱阳湖的子湖泊之一——朱市湖,我们首先通过架设高倍望远镜来确定候鸟分布。随后架设摄像机进行拍摄,通过长焦镜头捕捉候鸟的身影。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工作人员 袁子期:这里有差不多两百来只豆雁。因为今天是阴雨天气,我们前几天在这边进行监测的时候,天气比较好,雁鸭类、白琵鹭、鸻鹬类都还是有一些的,种类和数量也比今天的丰富。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按照候鸟迁徙的习性,每年迁徙的第一批越冬候鸟以雁类为主,随着气温的下降,如白琵鹭、东方白鹳等候鸟会随后抵达。
在朱市湖,“追鸟”团队还意外地看到了几只河麂的身影。河麂学名獐,常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尤其喜欢选择近水源的草滩或稀疏灌丛,一般都是三五成群活动。它们时而觅食水草,时而警觉张望,与身后的候鸟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总台记者 石坤:以往我们在鄱阳湖拍摄候鸟的时候,拍到过麋鹿。今天我们拍到了河麂,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发现河麂,感觉它们很活跃,和候鸟相处得也很愉快。
离开了朱市湖,“追鸟”团队继续前往狮子山进行拍摄,在这里,又看到了斑嘴鸭和灰雁的身影。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目前共监测到6目12科45种17885羽水鸟,其中包括鸿雁、白额雁、灰鹤、白琵鹭等,水鸟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2万只,我们也将在鄱阳湖继续等待,迎接越冬候鸟大部队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提供的最新定位显示,被持续关注的白鹤“小雪”目前已经抵达吉林白城通榆县境内,距鄱阳湖直线距离大约1800公里。按照以往的经验,预计“小雪”将在11月上旬从吉林出发,中间在黄河三角洲休息后,最终抵达鄱阳湖,我们也期待与它再次相见。
配资网平台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