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楼市政策效应衰退,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2025年上半年房企业绩继续承压,头部房企的营收和净利润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分化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区域分化,不同城市、同一个城市区域的市场快速分化;另一方面是房地产企业之间分化,部分房企通过产品、品牌和综合运营等能力脱颖而出,部分房企则被边缘化。
如何在一个分化市场中生存是每一家房企必须思考的问题。
分化与聚焦
城市与区域的分化,加速市场洗牌速度,房地产市场快速向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集中,使得这些优势区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少数片区土拍市场竞争激烈,多数城市或区域的土地市场冷淡。
企业间的分化也在加剧。2025年上半年销售超千亿房企仅剩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民营房企资产负债表疲软。头部房企在销售和拿地等方面优势越发明显,上半年,拿地金额超过百亿的房企不到10家。
绿城中国业绩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半年自投项目销售金额为803亿元,一二线城市销售额贡献占比提升至约86%,长三角占比约69%。同时,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18个城市,绿城位列当地销售前十,尤其杭州为绿城中国贡献了近一半的销售业绩。
绿城中国通过对高能级城市的精准深耕,使其在行业整体下行时,依然能够凭借稀缺的优质项目获得市场青睐,并在竞争激烈的核心市场持续领先。
上半年,绿城中国持续巩固在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新增货值907亿元,合计获取35个项目,权益土地款362亿元,拿地金额和新增货值均在行业前列。其中包含位于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多个优质高价地块。
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说,高端住宅市场曾因限价长期供应不足,需求被压制,近两年随着优质低密地块和核心地块的供应,高端需求正在逐步释放。绿城敢于在此时出手,正是基于其对核心城市市场长期看好的战略定力,以及对自身“产品力”能够消化高地价的充分自信。
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0.0%,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5%。与此同时,6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普遍下降,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为八个月来最差表现。北京、广州、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3%、0.5%和0.6%。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家房企的业绩下滑都并非孤例。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整体开发投资46658亿元,下降11.2%。61家房企合计预亏超400亿元,24家实现盈利68.68亿元至80.16亿元,6家净利润增长,12家扭亏。
8下旬,绿城中国(03900.HK)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营收533.7亿元,同比下降23.3%;股东应占利润2.1亿元,同比下降89.7%。业绩下降主要因上半年结转面积减少,结转毛利下降导致。
截至2025年6月底,绿城中国期末银行存款及现金667.95亿元,总借贷加权平均利息成本3.6%,同比下降40个基点;现金短债比达2.9倍,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绿城中国可售资源1763亿元,其中存量在售865亿元,新推898亿元。权益已售未结1435亿元,平均权益占比72%。
在当前行业形势下,绿城中国能够取得这一业绩已属难能可贵。
对于营收和利润下滑原因,绿城中国称是“项目交付节奏变化与主动计提资产减值”导致。在市场下行期,许多房企选择粉饰报表,推迟坏账或减值计提。绿城选择在业绩低谷期“主动出清”,对库存资产进行减值处理,这是一种财务上的“断舍离”。
这一做法虽然短期内造成了利润的亏损,但从长远来看,却能优化资产质量,为未来的轻装上阵创造条件。这种做法表明绿城管理层并非追求短期利润的账面光鲜,而是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坚守“稳健经营”的底线,为未来发展创造了空间。
在市场“唯规模论”的时代,绿城曾因其对品质的坚守而显得“另类”。但在行业深度调整、去化困难的当下,品牌力、产品力、服务力成为吸引客户的决定性因素。绿城销量的稳定与领先,证明了其长期积累的“好产品”口碑,正在转化为市场份额。这是一种健康的、有质量的增长,而非通过盲目扩张或低价促销获得的虚假繁荣。
求生与求变
面对持续分化的市场格局与行业深调,房企若想站稳脚跟,就必须系统性提升投资精准度、运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近年来,绿城中国从多维度发力,进行求生求变。
首先,全力推进去化,加速现金回笼。在销售策略方面,绿城中国坚持一手抓首开兑现,一手抓存量去化,持续推进全周期管理升级,实现新老项目指标双重突破。
上半年,绿城共推出17个首开项目,平均去化率达80%,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这些项目不仅实现了普遍溢价,较交底会整体溢价约15亿元,溢价率更达104%,显著强化了经营兑现。针对存量项目,绿城坚定推行“老盘新做”策略,制定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上半年实现2021年及以前的库存去化约190亿元,加速了现金回流。
其次,精准投资,实现高效转化。上半年新获取的35个项目平均权益比约77%,维持较高水平。其中,一二线城市新增货值占比达88%,货值约801亿元;浙江优质三四线城市货值约106亿元,占比约12%,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新拓项目预计全部将在当年实现首开,预计当年销售转化率约55%,为公司的流动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三、推进组织架构优化,全面提升人效。绿城持续推进“集团-城市”两级架构落地,两级管控单元占比已达82%,显著压缩了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
在团队建设方面,公司注重“外引内培”,上半年外部引进核心人才超过160人,内部选拔培养关键岗位特战队68人。同时,推行总部与基层的能力联动机制,选派70名总部核心人才下沉一线,有效提升区域公司的综合运营能力。
坚守产品力引领,以“好房子”赢得市场。在政策倡导“好房子”的背景下,绿城持续升级产品标准与技术体系。公司更新《绿城好房子产品标准》,推出可落地、可推广的「好房子」实操IP技术手册,从前瞻技术到实践应用全面引领。
此外,绿城大力推进隔声降噪、同层排水、三联供空调系统等核心技术落地,不断夯实产品竞争优势。产品力不仅成为绿城的品牌标签,更直接带动经营效益提升,实现了真正有质量的增长。
通过上述多维举措,绿城中国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逐步构建起多维度的关键能力体系……在面对行业持续调整与市场深度分化之际,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绿城中国的答案可总结为:攻克存货、创新引领、稳健投资、深化战略——并正通过全方位锻造核心竞争能力,积极争取通往未来的入场券。
配资网平台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